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0年 31卷 5期
刊出日期:

论文
论文
 
       论文
433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与资助看固体力学的发展
詹世革;孟庆国
固体力学是整个力学学科中研究规模最大的分支学科,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期稳定的支持。本文对2001-2009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固体力学学科基金申请和资助状况,展示了我国固体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固体力学学科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2010 Vol. 31 (5): 433-439 [摘要]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744 )
440 FRP片材在土建修复加固工程中应用的力学问题
黄培彦;张术宽;郑顺潮;周昊;郑晓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施工的便捷性而备受国内外土木建筑领域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FRP片材(纤维布、纤维板和纤维薄板)在土木建筑修复加固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力学问题——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RC)构件的静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界面的力学性能、以及构件的耐久性等进行综述和讨论,并试图指出今后有关FRP片材修复加固RC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方向。
2010 Vol. 31 (5): 440-450 [摘要] ( 629 ) HTML (0 KB)  PDF   (0 KB)  ( 685 )
451 压电俘能器结构及其力/电耦合作用分析
胡元太;蒋树农;薛欢
介绍了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能量俘获方法,即通过压电结构的力/电转换功能从环境振动中提取能量,实现微电子器件的无线供能。这种由压电结构制作的能从环境振动中提取能量的声波器件称为压电俘能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压电结构在环境振动激励下所输出的功率直接供给微电子器件工作,不进行能量储存,这类俘能器称为第一类压电俘能器(piezoelectric power harvester);另一类是环境振动较弱,压电结构的输出功率低于器件的瞬时耗能,考虑到某些器件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而俘能器却随时可以从环境振动中提取能量,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能量累积后,由俘能器所储存的能量仍能满足器件的短期工作耗能。显然,这类俘能器需要具备能量储存功能,称为第二类压电俘能器(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本文详细介绍了压电俘能器结构以及两类俘能器的不同分析方法,阐述了提高俘能效率的有效措施并揭示了相关的改进机理,对压电俘能器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31 (5): 451-467 [摘要] ( 1363 ) HTML (0 KB)  PDF   (0 KB)  ( 766 )
468 基于实验的反演识别方法及其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亢一澜;王娟;林雪慧
本文介绍了基于实验的反演识别方法,综述了该方法在材料力学以及界面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讨论了基于实验反演识别整体化策略与若干关键技术,比较了几种识别算法的优缺点,给出了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损伤与破坏及考虑时间效应的粘接界面力学模型与实验表征方面的应用,简介了在其它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对该实验分析方法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述。
2010 Vol. 31 (5): 468-480 [摘要] ( 750 ) HTML (0 KB)  PDF   (0 KB)  ( 630 )
481 输液管振动与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从宏观尺度到微纳米尺度
王琳;匡友弟;黄玉盈;倪樵
本文围绕不同尺度级的输液管结构,针对液流引起的管道振动与稳定性综述了目前已有的几种物理和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梁模型输液管的各类振动控制方程,重点讨论了宏观尺度、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下输液管振动方程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概述了近几年这些输液管振动与稳定性问题研究的现状和一些重要研究结果,其中也包括作者们近期的相关工作。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通过本文可以看到,输液管振动问题仍有不少难题尚未很好解决,特别是微纳米输液管的建模和流固耦振机理方面的研究亟需加强
2010 Vol. 31 (5): 481-495 [摘要] ( 746 ) HTML (0 KB)  PDF   (0 KB)  ( 721 )
496 结构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破坏行为
王清远;刘永杰
受传统试验方法的限制,结构材料的疲劳研究范围常限于107周次以内。然而,过去十年出现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破坏事件,尤其是对于认为具有明显疲劳极限的钢铁结构部件。因此,对于不同材料达到1010周次的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成为了热点。本文综述了结构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其基本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加速疲劳试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超高周疲劳引起的内部断裂的裂纹萌生机制与扩展特征、S-N曲线的形状特点、疲劳极限存在性及其预测、加载频率和环境及表面状况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方向。
2010 Vol. 31 (5): 496-503 [摘要] ( 1364 ) HTML (0 KB)  PDF   (0 KB)  ( 940 )
504 热障涂层的破坏机理与寿命预测
周益春;刘奇星;杨丽;吴多锦;毛卫国
热障涂层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的关键材料, 其破坏机理与寿命预测是热障涂层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回顾了热障涂层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障涂层破坏机理、实验检测技术、实验模拟系统以及寿命预测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展望了热障涂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0 Vol. 31 (5): 504-531 [摘要] ( 749 ) HTML (0 KB)  PDF   (0 KB)  ( 763 )
532 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与结构的响应与防护
宁建国;宋卫东;任会兰;马天宝
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与结构的响应与防护是固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在国防工程和民用防护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本文主要评述了我国武器装备与防护工程常用材料与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响应与防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本构关系和结构的变形与破坏等方面,着重探讨了混凝土、钨合金、陶瓷等材料的动态本构特性以及混凝土坑道、舰船等结构的防护作用机理。
2010 Vol. 31 (5): 532-552 [摘要] ( 843 ) HTML (0 KB)  PDF   (0 KB)  ( 1089 )
553 构件三维断裂与疲劳力学及其在航空工程中的应用
郭万林;于培师
本文总结评述了断裂力学由二维理论到三维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三维裂纹端部场的K-Tz和J-Tz双参数描述、K-T-Tz和J-QT-Tz三参数描述,以及三维弹塑性断裂准则和三维疲劳裂纹闭合模型等。通过具体的实例介绍了三维断裂理论在航空结构损伤容限分析中的应用。正确考虑离面约束和面内约束对裂纹端部场以及材料断裂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能够发展航空结构损伤容限可预测设计能力。
2010 Vol. 31 (5): 553-571 [摘要] ( 754 ) HTML (0 KB)  PDF   (0 KB)  ( 671 )
572 桩基的稳定性:理论和最新进展
程昌钧;朱媛媛;胡育佳
本文对桩基的稳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方法以及离心机模拟试验的近期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回顾。主要侧重于桩基的失稳模式和机理分析,包括基于Euler屈曲理论的桩基不稳定性、桩基的定向不稳定性、地震液化中桩基的不稳定性、桩基的动力不稳定性、桩基的后屈曲分析等。最后简单地提出了进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
2010 Vol. 31 (5): 572-586 [摘要] ( 676 ) HTML (0 KB)  PDF   (0 KB)  ( 591 )
  编辑部公告
22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入选2021年国际影响力TOP期刊榜单
22 祝贺!AMSS和《固体力学学报》编委清华大学张一慧教授喜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22 祝贺!《固体力学学报》编委湖南大学姜潮教授喜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22 2020年度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影响因子达到2.161
22 重要通知
22 固体力学学报2020年第2期和第3期刊出《固体材料的多尺度与多场耦合力学》专辑
22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AMSS) 入选“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2 余寿文教授、黄玉盈教授获得AMSS特别贡献奖(Special Contribution Award)
  下载中心
固体力学学报投稿模板
固体力学学报(中文版)版权协议(保密协议)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版权协议
  友情链接
22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投稿系统 (Springer)
22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主页 (Springer)
22 中国力学学会
22 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
版权所有 © 《》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